說到癌癥,很多人都會眉頭緊鎖,一方面覺得身邊患癌的人越來越多,擔心自己也會遭遇不幸;一方面又對防癌感到無從下手,似乎生活中到處都是致癌物,防不勝防。實際上,在專家看來,癌癥發病率增加是正?,F象,生活防癌也很簡單。
壽命長了,患癌率自然會上升
今年2月,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,2012年,全球約有1400萬新發癌癥病例,預計今后20年每年新發病例數將增加約70%,最常見的是肺癌、肝癌、結直腸癌、胃癌、乳腺癌。癌癥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主要死因之一,全球近1/6的死亡由癌癥造成。2015年,癌癥共導致全球880萬人死亡,近70%癌癥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。
2016年美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,美國男性在一生中的患癌風險為42%,高于女性的38%。近年來,美國女性最常見的是乳腺癌、肺和支氣管癌、結直腸癌,但發病率趨于穩定;美國男性最常見的是前列腺癌、肺和支氣管癌、結直腸癌,發病率每年下降3.1%。自1991年以來,美國癌癥死亡率平均下降了23%,但肝癌、胰腺癌的死亡率卻在增加。
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2016年公布的數據顯示,由于日本老齡化嚴重,癌癥發病率仍處于上升趨勢,人均患癌幾率為55%。2014年、2015年和2016年,日本新發癌癥病例數分別為88萬、98萬和101萬。不過,日本癌癥治愈率也在提升,胃癌、肝癌治愈率領跑世界,死亡人數大幅下降。
我國最新癌癥數據顯示,我國腫瘤發病率為270/10萬人,0~85歲城市居民癌癥發生風險為36%,40歲前發病率處于較低水平,之后便開始快速升高,直到80歲達到峰值。近年來,我國癌癥新發病例數持續上升,每年增幅達3%,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,約占世界新發癌癥病例的1/4。肺癌排在我國癌癥發病率、死亡率第一位,男性常見前列腺癌和腸癌,女性常見乳腺癌和甲狀腺癌。我國腫瘤診療水平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,某些技術還處于領先地位。
國家癌癥中心副主任、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告訴《生命時報》記者,癌癥發病率增加主要由人口老齡化導致。腫瘤的發生和免疫監視系統的退化緊密相關。打個比方,免疫機能減退,就像站崗的哨兵老了,眼花了、耳背了、力氣變小了,不能及時清除體內異常增殖的細胞了,于是形成了腫瘤。所以,腫瘤發生的首要危險因素是年齡,隨著社會老齡化步伐的加快,癌癥發病率增加是自然規律。
認識誤區讓國人更易談癌色變
但是,老百姓對癌癥的態度卻沒專家那么理性。在多數人看來,身邊患癌的人越來越多,癌癥似乎離自己越來越近。于是,很多人患上了“恐癌癥”,每天擔心癌癥找上自己,身上多了一顆痣、脖子上長了一個包,就開始瞎琢磨,自己嚇唬自己。
世界抗癌聯盟曾就“得了癌癥等于死亡”這一觀點,在全球42個國家展開調查,結果顯示,43%的中國受訪者認為該觀點正確,而在西方國家,只有13%的受訪者認同這句話??梢?,我國公眾普遍“談癌色變”,對癌癥存在錯誤認識。石遠凱指出,臨床中經常聽到以下3種錯誤說法,亟需以正視聽。
誤解1:“身邊都是致癌物?!?/span>30多年來,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力于致癌物的研究,如今已將400多種物質列入“一級致癌物”和 “可能致癌物”的黑名單。比如,2015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火腿、培根等加工肉類列入一級致癌物,將紅肉列為可能致癌物。
石遠凱表示,癌癥的發生的確和攝入或接觸某些物質有關,但攝入量更為重要。每天適量攝入紅肉對身體有益,過量食用才可能致癌,老百姓必須理性認識這點。另外,一些物質致癌的說法缺乏足夠依據,有待證實,人們更不必過于緊張。目前確定的是,煙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級致癌物,不光導致肺癌,還與心腦血管病、消化系統疾病、口腔疾病等密切相關。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酒精肝,進而誘發肝癌。然而,人們面對這么明確的癌癥誘因時卻很麻木,吞云吐霧、嗜酒成性的人就在我們身邊。與其擔心那些不確定的致癌物,還不如幫助身邊人戒煙限酒。
誤解2:“癌癥隨時可能找上我?!?/span>石遠凱告訴記者,癌癥病因雖然還不明確,但有3個誘因是國際公認的:不良生活習慣、環境污染、遺傳因素。其中,不良生活習慣占比四到五成,因此,針對一些生活誘因進行改善,癌癥完全是可防可控的,不是每個人都會患癌。遺傳因素占15%左右,有消化道、內分泌腫瘤家族史的人,定期體檢,利于癌癥的早診早治。大家完全沒必要天天惦記著癌癥,自己嚇唬自己。深受“恐癌癥”困擾的人,最好向心理醫生求助。
誤解3:“癌癥等于絕癥?!?/span>石遠凱說,癌癥并沒人們想得那么可怕,患癌不等于“判死刑”。經過科學規范的治療,很多患者可以長期生存甚至臨床治愈,能像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一樣正常生活和工作。然而,很多人查出癌癥后過度恐慌,精神崩潰,反而加重病情。如果不幸患癌,首先要去正規醫院看病,醫生會對腫瘤進行分型、分期,確定個性化治療方案。千萬不要自己上網查資料,不聽醫生的,而耽誤最佳治療時機。
生活防癌重在落實
石遠凱和腫瘤打了30多年的交道,在他眼中,防癌其實很簡單。
生活方式最重要。生活防癌最重要的是“合理膳食,適當運動”這八個字,但大家不妨捫心自問,自己做到了嗎?把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每一天的點點滴滴中,看似簡單,實則不易。比如,有些人體檢查出脂肪肝,醫生建議多運動、少吃高熱量食物,而他出門就忘了,或堅持十天半個月就放棄了。生活防癌重在變被動為主動,做自己的“保護神”。
保持樂觀豁達。情緒與健康關系密切,腫瘤的發病就與情緒有一定關聯。人不能老鉆牛角尖,要學會排解壓力、放松精神,保持樂觀、豁達的心態,讓身心處于平衡狀態,不僅患癌風險小,還能讓身體機能處于良好狀態。即使患癌,豁達的患者,其治療效果也明顯好于憂郁的患者。因此,醫生和家屬要常對癌癥患者進行心理輔導,使他們心態平和。
40歲以上人群每年一次健康體檢。人體就像一臺機器,問題發現得早,簡單修理一下就好了;如發現得太晚,處理起來就很麻煩。疾病也是如此,越早發現,治療效果越好,耗費的治療成本也越少。拿到體檢報告后,要認真閱讀,看不懂的地方及時問醫生,按照報告建議去調整生活習慣。